新浪財經訊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年銀行業發展論壇暨第二屆銀行業評選頒獎”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舉辦。本屆論壇將以“未來銀行之路•變革與回歸”為主題,并圍繞金融業相關熱點話題展開議題討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認為,銀行信貸之外還需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來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
以下是王兆星的發言實錄:
第二,我們應該更加全面的把握和認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1、首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并不是簡單的讓銀行更多的放款,甚至是不顧風險來更多的給這些困難的企業放款,而是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過程當中,在防范風險、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要給那些符合結構調整、符合市場需求、有經濟效益的企業,應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但絕不是銀行所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所以我想強調的第一個觀點就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僅僅限于銀行,更不僅僅限于銀行信貸怎么樣來支持實體經濟問題,我們應該有一個大金融的概念,那就是銀行體系只是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銀行信貸在全社會融資當中也剛剛接近一半左右,那也就是說銀行信貸之外還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來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2、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也不僅僅限于給實體、給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的支持和信貸的支持,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更宏觀、更廣泛的一個概念,包括我們提供一個非常穩定的貨幣環境,提供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提供一個很好的流動性環境,這本身就是對實體經濟更好的支持,也是在服務實體經濟。在一個嚴重通貨膨脹的形勢下,在一個嚴重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在一個流動性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實體經濟是不可能很好運行的,也不可能很好的發展。所以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也包括中央銀行采取更穩健的貨幣政策來穩定貨幣,也包括我們監管當局采取更加有效的監管措施來建立一個穩健的、安全的金融市場環境,同時也包括要提供一個更好的流動性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3、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也不僅僅限于資金的支持,也不僅僅限于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同時也包括更好的金融服務,包括清算,包括支付,包括結算,包括交易等等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務,來便于企業更好的經營,也便于企業資金更好的周轉。